昨日:篇  今日:篇   总帖:篇   会员:
洋辣子
言说酱Lv0  
10个思考维度帮助孩子培养“耐挫力”,家长们快学起来!     

1

感觉不到痛苦的“挫折”不算挫折


父母交钱让孩子去参加户外夏令营,就想让孩子吃吃苦头。孩子们一起在户外安营扎寨,一起生火做饭,吃野菜吃窝窝头,可是,跟家长们想的可能不太一样,他们玩得明明很开心啊!


外在的挫折,如果孩子对此没有感知到痛苦,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挫折。


反而是,家庭中的一次争吵,孩子一次考试失败,一次轻易地被取笑,一次被老师训斥,这些在成人看来似乎都算不上挫折,但是每年都有孩子因此而选择自杀。


所以,每当我听到刻意要让孩子多吃苦,心里就感到特别抵触。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:人活于世,难道我们面临的各种挫折还少吗?


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,挫折就开始伴随一个人了啊!小婴儿肚子饿了,只能哇哇大哭等着妈妈来喂奶,如果妈妈不能马上过来,他的内心是感到绝望的,因为他无法判断妈妈会不会来,什么时候才能来,而他却又无法自己填饱肚子。


又或者尿湿了,他无法自己更换纸尿裤,感觉到不舒服,也只能哭着等待大人。对于孩子来说,这些靠自己无法克服的各种困难和窘境,给他带来了痛苦的感受,这就是真正的挫折。


当孩子再长大一点,遇到的最大挫折便是遇到逆境时,缺乏一个理解的拥抱,和会主动说一句“我能感受到你的难受”的人。


当你孩子非常气愤告诉你,同伴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模型弄坏的时候,你和他说“这算什么事儿,人家也是不小心的。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”,那么你等于是一把将孩子推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,还非常武断地认为,在你这儿,这件事根本不算挫折。


如果你能应对好这件事,我敢打赌,这比你花上几千元让孩子徒步受折磨要实在得多。具体怎么做呢?请往下读,这里先卖个关子。


有效提升孩子耐挫能力的第一步,要求父母懂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感知这个世界,再来教会他应对“挫折”的处理方法,不能自以为是地以成人视角来看待孩子遇到的困难。

2

“挫折教育”并不是“折磨教育”


乐嘉在女儿4岁的时候,就带着她走完了76公里的沙漠。这对于我们成人来说,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事。当时孩子身体出现了明显的体力透支情况,也出了红疹和水泡。在老爸严厉的要求下,最后孩子是哭着走完的。


我对此并不认同。“挫折教育”不等于“折磨教育”,如果从安全的角度,应该考虑一下4岁左右的孩子在生理发展上可以承受多远的徒步距离。循序渐进,让孩子有一些适应性训练,这样不是更好吗?


大部分的挫折研究发现,一般耐挫力高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,他们知道在逆境的时候,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。


允许孩子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,告诉他,爸爸愿意陪你一会儿。


不吝啬给孩子的拥抱,哪怕是蹲下来的拥抱,因为这能够快速传递你对于孩子的爱,对他的鼓励和支持。


当你面对极大挫折的时候,周围有一帮朋友帮你,有家人支持你,你才更有可能从逆境中走出来。因此不允许孩子索要拥抱是非常错误的导向,告诉孩子,即使爸爸不愿意抱你,周围没有父母在,你也应该积极寻求其他人的帮助。


教会孩子如何在逆境中寻求支持,获取资源,克服逆境,不需要什么事都一个人扛过去。

3

10个维度面对挫折


我们被一句话洗脑多年——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。仿佛多吃苦的孩子就一定耐挫力强,可是我们可能忽略了,大部分能“早当家”的孩子,都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,就是知道如何“苦中作乐”。


真正耐挫力强的孩子,其实并没有把这些事儿当成挫折,而是懂得巧妙转移。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引导孩子掌握的。


曾经阅读过一本非常好的美国学前教育书籍叫做《Powerful Interaction》(互动的力量)。作者指出,无论孩子经历什么,都能成为一次最好的教育机会。作者总结出了10个思考维度,帮助父母更好地把一些“挫折”和“逆境”转化为孩子成长的机会,即教会孩子转移痛苦。


我把这10个维度和大家分享,当然并不是每个维度每次都有用,但是这可以成为我们思考的方向。以开头的例子为范本,去看如何从不同的维度帮助孩子将困境变为一次成长的机会。


场景:孩子非常气愤地告诉你,自己心爱的模型被同伴弄坏了。

孩子内心独白:我非常生气!我觉得这对我很不公平。


维度1:帮孩子学会用“思考”来面对挫折


让孩子自己思考。比如先给孩子一个拥抱,然后说:“妈妈知道你难受,但是现在模型坏了,我们能怎么办呢?”给孩子思考的时间,让他自己想办法去面对这个挫折。


还可以接着问:“修好后,我们可不可以想出什么办法,让这个模型更好地被保护呢?”让孩子成为思考者,挫折就成了意义非凡的教育契机。


维度2:及时响应孩子的不良情绪


当孩子非常愤怒的时候,你一定要第一时间让他知道你很清楚他的感受。蹲下,然后和他说“爸爸/妈妈知道你很难受”。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,它能够很大程度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,并且明白无误地让孩子知道你能够感受到他的不愉快。


维度3:镜像反馈


除了情感上的反馈,你可以镜像反馈他的语言。比如孩子和你说,“***故意把我的模型弄坏了”。


这个时候你可以反馈或者重复他的语言,但是需要注意,说的时候把“故意”去掉,这样说:“模型被弄坏了,你是不是很不高兴?”


孩子通过这样相似的反馈,就会懂得是什么事件导致了什么情感结果。


维度4:到孩子的困境中去和他对话


其实很多父母真的不知道什么是“交流”。交流指的是有来有回,而不是武断主导地去讲一些你自己认为正确的话。


特别是面对挫折的时候,千万不要说“这没事,我们不怕”这类的话,而应该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转移“挫折”。比如“我们还能怎么办”“怎样可以让我们好受一些”“我能不能给你一个抱抱”,设身处地和孩子一起思考。


维度5:赋予挫折一些想象游戏


想象式的游戏。孩子不愿意自己去修复模型,嚷嚷着要你再买一个。你就可以让孩子想象:如果我们自己的身体生病了,会是什么感受?现在模型坏了,就和模型生病一样,我们怎么做可以让模型高兴起来呢?通过这种想象的引导,孩子就会从“生气”转移到如何“解决”这个挫折上面。


维度6:一起面对挫折


这里的关键词是“一起”。很多时候,孩子需要一个人陪他一同面对挫折,一同修复感受。大人要告诉孩子,其实小时候也经历过很多类似的事情,现在愿意陪他一同面对。


比如一同去对他的同伴说,模型被弄坏很难过;一同来修复模型;一同面对愤怒恼火的情绪。当你和孩子一同去解决,孩子的耐挫力就真正得到提升。



维度7:用丰富的语言对孩子说话


当孩子因为挫折钻进死胡同的时候,不要用贫乏的语言简单地要求他,而应该用尽可能丰富的话语帮助他走出来。


比如孩子摔着玩具反复嘟囔“再也修不好了!我讨厌他!”这个时候你可以用丰富的语言去回应孩子。比如“宝宝,你认为再修好很难是吗?”“玩具被弄坏了你很生气吗?”通过更加丰富准确的语言,引导孩子明白挫折在哪儿,才能够让孩子明白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就能克服这个挫折。


维度8:把挫折的事变成小幽默


幽默有时候可以是挫折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。如果孩子对汽车模型少了一个轮子没法行驶而愤怒,你可以接过汽车模型,假装让车跳起来,然后说:“哇!三轮跳跳车来啦!”并且把车放在孩子的身上跳,逗笑孩子。当孩子咯咯咯笑起来的时候,他再来看眼前的挫折就不再是愁容满面的样子了。


维度9:拆解困难


将挫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,向孩子逐个提问,好像孩子就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一样。当孩子逐个疑问各个击破的时候,自然就会产生面对挫折的自信心。



维度10:教会孩子准确表达自己


比如你想告诉孩子,当他感受到挫折,发脾气家人也不知道的时候,就可以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经历去解释。问问孩子,如果狗狗很热想喝水,它会做什么动作呀?如果狗狗高兴了又会做什么动作呢?如果狗狗口渴不把舌头伸出来,或者高兴了也不摇尾巴,别人是不是就很难懂它了?让孩子通过对熟悉认知的迁移,从挫折中有a ha moment(顿悟瞬间),才真正有意义。


耐挫力不是一个可以被教会的东西,但是如何转移挫折带来的痛苦是可以被教授的。我希望父母能够知道,任何人都不应该在逆境中独自前行,包括孩子。如果能够在逆境中陪伴孩子,与他一同经历,一同承担,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,更加勇敢。


文章来源:人民教育

 9  已被阅读了1673次  楼主 2018-10-25 14:14:33
回复列表

回复:10个思考维度帮助孩子培养“耐挫力”,家长们快学起来!

言说家会员社区  
您的IP:18.191.93.12,2024-09-29 07:50:20,Processed in 0.00938 second(s).
免责声明: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